面條生產配方與工藝
面粉
一、小麥粉
面條生產用粉以小麥粉為主,其濕面筋含量一般不低于26﹪,基本詞最好采用面條專用粉,并經“伏倉"處理(指新磨小麥粉在粉倉中存放一段時間)。小麥經磨制加工后,即成為面粉,也稱小麥粉,面粉中所含營養物質主要是淀粉,其次還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
二、玉米粉
玉米粉是在玉米破碎的產品,因玉米85﹪的脂肪存于胚芽中,所以玉米粉的脂肪和蛋白都高于玉米。
三、蕎麥粉
蕎麥,又名三角麥、烏麥,具有生育期短、耐冷涼特性,還具有一定的治病、防病、保健功效。
四、綠豆粉
綠豆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用豆類作物,主要含淀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灰分、肽類及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等。
水、鹽、堿
一、水
水是制面的主要原料之一,水質的好壞與面條的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情況下,掛面的加水量是面粉質量的28﹪-35﹪。
二、食鹽
一般為小麥粉質量的2﹪-3﹪。應根據工藝要求和各地的食用習慣而靈活調節,無加鹽習慣的地區也可不加鹽。
三、食堿
多數地區制作掛面不加堿。少數氣候炎熱潮濕而有加堿習慣的地區,加堿率為小麥質量的0.1﹪-0.3﹪。制作當天銷售食用的濕切面,為了防止濕面條在銷售過程中因時間延長而發酸,則必須加堿,加堿率也為小麥粉質量的0.1﹪-0.2﹪。
部分花色掛面的配方
面條品種 配 方
雞蛋面 鮮雞蛋4kg 精鹽1.5kg
蛋青面 鮮雞蛋蛋清3.2kg 精鹽1.5kg
蛋黃面 鮮雞蛋蛋黃3.2kg 精鹽1.5kg
菜油面 菜油1.5kg 精鹽1.5kg
牛奶面 奶粉1.5kg 精鹽1.5kg
肉松面 肉松2.5kg 精鹽1.5kg
辣味面 辣椒粉0.7kg 精鹽1.5kg
黃豆汁面 黃豆汁3kg 精鹽1.5kg
綠豆汁面 綠豆汁3kg 精鹽1.5kg
味精面 味精0.03kg 精鹽1kg
肉汁面 豬肉汁2kg 味精0.03kg
魚汁面 鮮魚汁2.5kg 味精0.02kg 食鹽1kg
菠菜面 菠菜汁2~4kg 精鹽1.5kg
番茄面 番茄汁5~10kg 精鹽1.5kg
營養面 黃豆汁8.5kg 鮮雞蛋4kg 味精0.02kg 菜油0.5kg
蔥汁面 蔥汁2kg 精鹽1.5kg
香油面 香油1.5kg 精鹽1.5kg
魔芋面 魔芋精粉0.3~0.5kg
注:小麥粉用量為100kg,加水量為25~30kg。
和面
和面又稱合面、揉面、打粉、攪拌。“和"的意思為在粉狀物中加水攪拌揉弄,使其有黏性。和面是制面的第一道工序,制作各類面條的首要條件。和面效果的好壞,對后繼幾道工序的操作及最終的產品質量關系極大。如果和面達不到工藝要求,就生產不出好的面條。
一、和面的基本原理與工藝要求
和面的基本原理是,在小麥粉中加入一定數量的清水或鹽水,通過一定時間的攪拌,小麥中的非水溶性蛋白質(麥膠蛋白和麥谷蛋白)就逐漸吸水膨脹,形成面筋的網絡結構。與此同時,小麥粉中在常溫下不溶于水的淀粉顆粒也吸水浸潤,逐漸膨脹起來,并被濕面筋的網絡組織所包圍。從而使原來松散而沒有可塑性的小麥粉成為具有可塑性、黏彈性和延伸性的顆粒狀濕面團,為軋片、切條成形、干燥準備條件,為良好的烹調性能打好基礎。
1、感觀要求
面團吸水適當,濕度均勻,色澤一致,不含生粉,呈砂樣狀態,手握成團,松開稍加搓動即可恢復砂樣小顆粒。攪拌與揉捏合一的低速攪拌機和成的面團呈絮狀,具有更好的可塑性、黏彈性和延伸性。
2、理化要求
在面團不影響軋片與懸掛干燥的前提下,小麥粉的非溶性蛋白最大限度地吸水,形成面筋網絡包圍淀粉顆粒,面團水分應大于30﹪。
影響和面效果的因素:
1、小麥粉的選擇
要獲得具有良好工藝性能的面團和具有良好烹調性能的面條,首先要有良好的小麥粉。小麥粉的好壞主要體現在面筋數量的多少和質量的好壞。建議使用面條專用粉或特制一等粉(富強粉)、特制二等粉(上白粉)、標準粉。
2、加水量的確定
和面加水量的多少,是影響面團工藝性能的核心問題,因為在和面的地程中形成面筋的首要條件是使小麥粉中的非水溶性蛋白質能夠比較充分地吸水。如果蛋白質吸水不足,就不能形成良好的面筋,面團的工藝性能和面條的烹調性能都要受到嚴重的影響。
一般制作手拉線面要使小麥粉充分吸水,最少加水率為小麥粉質量的一半。但這個加水率不適用于機械制面,因為機械制面有軋片工序,如果加水率達到35﹪以上,面團的濕度和黏度較大,就難以軋制面片了。對于制作掛面,還有一道懸掛烘干的工序,面條過濕,掛起來由于自重拉伸,形成的斷條會很多。加水過多的面條在烘干時還要處延長烘干時間,所以要控制好加水量,一般為小麥粉質量的25﹪-32﹪。但這個量是不能滿足小麥粉的吸水需要的,所以在不影響軋片和懸掛干燥的前提下,和面加水率適當多一些對產品質量有好處。
3、溫度的影響
水溫適當,蛋白質吸水形成面筋較快;水溫過低,蛋白質吸水時間延長;水溫過高,蛋白質容易熱變性而影響面筋的形成。由于蛋白質受熱變性而凝固,失去了黏結力,就難以形成面筋。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所以在寒冷天氣最好用暖水和面,并保持恒定的水溫。
4、時間與攪拌速度的影響
和面時間的長短,對面筋的形成有密切關系。由于小麥粉中的蛋白質吸水需要時間,如果和面的時間太短,加入的水難以和小麥粉攪拌均勻,蛋白質來不及吸水或吸水很不充分,面筋肯定形成得不好。如果和面時間過長,使面團的溫度升高,就要影響面筋的形成。比較理想的和面時間為15min,最少不應少于10min。而具體的和面時間的多少與和面機容量大小、攪拌強度有關,不能一概而定,要從實踐中靈活撐握。
攪拌強度一般用攪拌速度(每分鐘轉數r/min)來表示。攪拌的作用主要是將機內的物料不斷的翻動,使其各部分小麥粉吸水量均勻一致,并在一定時間內提高物料的溫度。因此攪拌速度的快慢對和面效果也有顯著的影響。攪拌速度過快,溫升過高,容易打碎逐步形成的面筋網絡組織;攪拌速度過慢,溫升過低,面團不易和勻打熟,色澤不均勻。較為理想的攪拌速度為:單軸曲線狀攪拌桿的和面機在30r/min范圍內為宜。
5、食鹽水濃度的影響
加鹽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善掛面的質地。如果小麥粉中的面筋含量較低,加入適量的食鹽可以改進小麥粉的吸水能力,增強面團的彈性,提高和面效果。但添加過多的食鹽反而降低面團的韌性。
因此和面時食鹽水的濃度大小必須根據小麥粉中面筋質量高低、生產季節等多方面因素來確定。和面加水率在24﹪-30﹪時,加鹽率、鹽水濃度與季節之間的關系如下:
加鹽率、鹽水濃度與季節之間的關系
季節 月份 加鹽率/﹪ 鹽水濃度/°Bx
春 3、4、5 2.4 8
夏 6、7、8 3.0 10
秋 9、10、11 2.4 8
冬 12、1、2 2.0 6
注:1°Bx指100g水中含1g鹽.
和面設備
和面是通過和面機的攪拌、揉和作用,將各種原輔料均勻混合,最后形成的面團坯料干濕合適、色澤均勻且不含生粉的小團塊顆粒。和面機是制面中最重要的設備之一。和面效果的好壞與和面機有重要關系。
我廠生產的主要為臥式和面機,臥式和面機結構簡單,卸料、清洗、維修方便,因此在飲食行業被廣泛使用,主要用于面坯的調制,是面點制作中常用的機械。主要用于面條、餃子、饅頭、包子等面團的調制。
臥式和面機,該機的工作原理是模仿手工和面設計。其結構特點:在不銹鋼攪拌槽內,裝有對稱曲線狀的攪拌桿,配合順逆傳動裝置,進行高速攪拌,如同手工和面一樣,能對面團起到壓、捏、拌、翻的作用,容易使小麥粉中的蛋白質形成網絡組織,從而提高和面效果。
和面機的使用方法
操作時,將已配好的面粉和水分數次放入,每放一次和面3-5分鐘,配合順逆傳動,使和面均勻。
和面機和面的技術要點
1、要正確掌握投料順序。
2、攪拌時間要適當
熟化
所謂“熟化",即放置成熟之意,也就是借助時間的推移來自動地改良原料、半成品或成品品質的過程。
由于和面時所加入的水分需要滲透到小麥粉蛋白質內部需要較長時間,而在15-20min的和面工序中還達不到這樣的要求,加入的水分不能夠足夠均勻地滲透到每個小麥粉粒子中去。另外,吸水膨脹的蛋白質相互粘連成面筋質,在靜態中更為有利。所以需要一個熟化過程,讓水分充分而均勻地滲透到小麥粉粒子內部,目的是讓蛋白質能比較充分地吸水膨脹,形成較好的網絡組織,提高面團的工藝性能。熟化的工藝要求:面團靜放15min,最少10min,情況許可的時間再長一些更好;用濕潤的布蓋住,防止水分丟失和表面結皮;溫度控制在25℃左右,宜低不宜高。
軋片
軋片也稱壓片或壓面,是將經過和面熟化的面團,通過多道作相對旋轉的軋輥,軋成從厚而薄的面片。軋片是各類面條生產的中心環節,對面質影響很大。
一、軋片的基本原理和工藝要求
和面熟化后的面團,面筋是分散、蔬松、分布不夠均勻的,而且淀粉顆粒吸水浸潤后也是分散的。由于面團的顆粒還沒有連接起來形成面帶,所以面團的可塑性、黏彈性和延伸性還沒有顯示出來。只有通過多道輥軋才能在外力的作用下,把顆粒狀面團軋成面片,把分散在面團中的面筋和淀粉粒集結在一起,把蔬松的面筋軋展成為細緊的網絡組織,使面筋在面片中均勻分布,并把面粉顆粒包圍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把面團的可塑性、黏彈性和延伸性體現出來,為切條成形做準備。
影響軋片效果的主要因素
1、軋薄率與軋片道數
在軋片的過程中,加壓的強弱與面筋網絡組織的細密化有一定規律。在壓力達到某限度之前,壓力越大,越能促進面筋網絡組織的細密化。但如果對面片作急劇的過度軋延,會使面片中已形成的面筋網絡組織受到機械的破壞,所以軋片有一個重要技術參數:軋薄率。
軋薄率也可稱為軋延比,它的含義是指在軋片的過程中,通過每一次軋輥的面皮,軋前與軋后厚度之比,公式:軋薄率=(軋前面皮厚度-軋后面皮厚度)/軋前面皮厚度*100。理想的軋薄率為:50%、40%、29%、24%、15%、9%。
軋片道數也就是軋面次數,一般較合理的道數為7道,最少也要有四道,配合軋薄率加工,軋出的面皮質量較好。
2、軋輥轉速
軋輥線速度對軋片效果有重要的影響,在相同的條件下,轉速越高,線速度越大,面片被拉伸的速度越快,但是過快的拉伸容易破壞已經形成的面筋網絡組織,而且面片光滑度較差。轉速較低,線速度小,面片受壓時間長,面片緊密光潔。
3、軋輥表面硬度與耐磨性
軋輥硬度高,耐磨性好對提高面帶表面光滑性和掛面烹調性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軋片設備
面團軋片是通過軋片機(壓面機)的軋輥壓延而成。壓面機主要由喂料裝置、軋距調節機構、機架、傳動裝置等部分組成。壓面機的作用是將松散的面團軋成緊密的、規定厚度要求的薄面軋片,并在壓面過程中進一步促進面筋網絡形成,使面團或面片具有一定的筋力和韌性。壓面時,當面團或面片進入一對等速相向旋轉的剛性軋輥后,由于面團或面片厚度大于輥間、軋距便受到正壓力和摩擦力作用,面團或面片跟隨軋輥運動,同時受到拉、壓,即一面受擠壓,一面被拉伸減薄。而軋輥的這一工作過程還促進了面筋質規則延伸,粘連形成細密的面筋網絡結構。經過數次軋輥作用后,面片中形面的面筋網絡組織緊密而細致,使面片具有一定強度和韌性。
切面
切面是使面帶成形的工序,把經過軋延成形的薄面片,縱向切成一定形狀的過程稱切條,其作用是將軋片后的面片切成一定長度和寬度的濕面條,以備懸掛烘干。
一、切條的基本原理與工藝
機械切條的基本原理是用一對并列放置、相向等速旋轉的齒輥,相互嚙合,使面片從相對旋轉而嚙合的齒輥中通過,利用齒輥凹凸槽的兩個側面相互緊密配合而旋轉和剪切力作用,把面片縱向剪切成面條。
二、切條設備
帶切面功能的壓面機配有一套切面刀,面刀的作用是將面帶切成規定寬度尺寸的面條。它是一對并列安裝、相向旋轉的齒輥。兩根面刀的齒槽與齒的寬度是相等的,它們互相嚙合。由齒輪帶動相向旋轉時,依靠各刀齒的側刃,仿照剪刀一樣將面帶剪切成面條,面條在面刀的旋轉速度帶動下,由面梳鏟下不斷向前流出。
面梳是用來鏟下被切下的面條,并清理面刀齒槽內所黏附的面屑的零件。它具有與面刀相同的齒寬和齒距,并相互配合,通常是用鋼板經切齒壓彎制成。它是成對使用,安裝在面刀輥下方,梳齒與刀齒槽底相貼緊。面梳的齒距必須與面刀一致,
烘干
面條干燥是整個生產過程中技術性較高的工序。生產中發生的酥面、潮面、酸面等現象,都是由于干燥設備和技術不合理造成的。
一、掛面干燥的特點與工藝要求
掛面的干燥是生面條進行干燥,面條內部淀粉尚未湖化,蛋白質尚未熱變性凝固,面筋網絡包圍淀粉顆粒的組織結構尚未全部形成。因而干燥的目的除了去除多余的水分以外,還要固定面條的組織狀態,保持良好的烹調性能。如果干燥不當,很容易產生酥面,喪失正常的烹調性能。
掛面干燥的工藝要求:感官要求是已烘干的掛面平直光滑,不酥、不潮、不脆;理化要求是有良好的烹飪性能和一定的抗斷強度,水分≤14.5﹪。在梅雨季節,空氣潮濕,掛面的含水率最好控制在≤14.0﹪。
二、烘干設備
1、自然干燥
自然干燥是把被干燥的濕物料直接放置在大氣中進行。自然干燥的面條一般平會產生酥條現象,產品質量比較好。但只能在沒有風沙和塵土飛揚的室外進行,雨天不能生產,受自然條件的限制。
2、人工干燥
掛面的干燥設備有定點烘房和移動烘房。現以定點烘房介紹。定點烘房的結結比較簡單,是一種間歇烘干裝置。在一間正方形的房間內,上部裝一個或幾個擴散風扇,風扇下面裝散熱排管,散熱管下面裝幾排懸掛面桿的架子,靠近地面的墻壁上裝排潮風扇。先把濕面條送進烘房,懸掛在面架上,放滿面條后,即可打開進氣閥門,向散熱排氣管供氣,同時開動上部的擴散風扇,通過散熱排氣管加熱空氣,向濕面吹熱風,同時開動下部的排潮風扇,把潮氣排出去而烘干面條。
影響掛面干燥效果的因素和技術參數
1、溫度
溫度是掛面干燥的重要技術參數。一般規律是溫度的高低與干燥時間長短成反比,與干燥效果的優劣成正比。干燥溫度高,干燥時間短,干燥效果好。但掛面干燥不適用于一般規律,干燥區的最高溫度不宜超過35℃,雨季不宜超過40℃。
2、相對濕度
相對濕度是掛面干燥中的一個關鍵技術參數。相對濕度是表示濕空氣中所含水蒸氣接近飽和程度,也稱飽和度。所謂飽和是指濕空氣中充滿了水蒸氣,不能再吸收水分了。相對濕度以百分數表示,數值小,表示空氣離飽和度遠,空氣比較干燥,吸收水分能力較強,也就是干燥能力較強;數值大,表示空氣比較潮濕,吸收水分能力較弱,也就是干燥能力較弱;數值為零時,則是干空氣,吸水能力更好;數值為100%時,則為飽和濕空氣。
根據掛面的特殊性和“保濕干燥"的特殊干燥方法,就是用相對濕度的高低不定期實現保濕,從而控制外擴散速度的目的,主干燥階段要把相對濕度控制在75%左右,預備干燥
階段和完成干燥階段一般不需要控制相對濕度,但相對濕度不應低于40%。
3、風速
風速大小表示空氣流動速度快慢,它也是掛面干燥過程中關鍵的重要參數。風速太快,懸掛在烘干室中的濕掛面擺動幅度過大,表面水分蒸發過快,會加速外擴散速度,使內外擴散不平衡;風速太慢,濕掛面擺動幅度小,表面蒸發速度過慢,也不利于內外擴散的平衡。三個干燥階段對風速有不同的要求,預備干燥階段為:1.0-1.2m/s,主干燥階段為1.5-1.8m/s,完成干燥階段為0.8-1.0m/S。
4、掛面截面形狀和截面積
圓形和正方形截面在干燥時受熱均勻,干燥收縮所產生的應力基本相等,不容易發生變形,也就是不容易發生酥面。其它掛面多數是矩形,厚度一般為1mm、寬度為1.5mm、2.0mm、3.0mm......等.在厚度不變的前提下,寬度越大,收縮變形越不均勻,越容易發生酥面。從掛面截面積的大小來分析,截面積小的掛面比截面積大的容易干燥。因此,在干燥作業過程中,必須根據不同的截面積大小,合理地調節溫度和相對濕度。
5、干燥時間
干燥時間的長段要根據干燥溫度的高低來設計。要求是已烘干的掛面能達到平直光滑,不酥、不潮、不脆。
鮮濕面條配方
1.高筋粉9.5斤
2.淀粉0.5斤
3.鹽25克
4.堿面5克
5.水3.2斤
制作工藝:
以上原料加入和面機中【高速和面機】一般時間為3分鐘左右.攪拌好的面絮狀靜止20分鐘然后放入壓面機壓皮3次,根據面條寬窄調節薄厚,壓調節薄厚壓光1-2次安裝面刀出面條.
餃子皮混沌皮手抄皮
1.高筋粉500克.
2.食用堿2克.
3.淀粉30克【淀粉留出一半撒面皮】.
4.水165克.
5.雞蛋1個
6.鹽3克
制作工藝:
高速攪拌面粉機攪拌面絮狀靜止10分鐘【根據天氣環境溫度來調整時間】,進壓面機壓皮3遍,壓面機調成2毫米再次壓皮2遍,疊皮撒粉切成需要的尺寸、形狀。
電話
微信掃一掃